河图与洛书,这两幅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是河洛文化的重要标志,一直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
而河南交通的核心优势就是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郑州国际陆港建设也成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的重要举措。
以班列为基点,国际陆港功能也不断拓展,粮食、汽车、肉类等口岸业务纷纷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作贡献。而依托强大的米字形高铁网络布局,河南还将抢滩高铁物流大蓝海,进一步提高境内货物集结能力和效率。新飞电器副总经理 刘斌:从去年开始,我们迅速利用了一带一路,拓展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从去年8月份到目前,我们出口的有150货柜,都是通过这个(中欧)班列出去的,这对我们整体的(对外)销售贡献了,从原来是0到现在能占到我们整个比例7%左右。2022年,河南首次提出围绕投资、消费、出口、物流四个拉动做文章,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强化。
如今,河南全省共开通23条铁路站点至沿海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线路。郑州北站调度车间值班站长 聂佩哲:我们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全国各个方向到达的货物列车进行改编作业,再根据货物方向重新编组,由郑州北站发往全国各地。对此,地方政府也摩拳擦掌。
贾湖遗址共发现17例契刻符号,分别出现在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之上,早于殷墟甲骨文约5000年,也领先于古埃及纸草文字及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这处始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丰厚。令李金斗和同事们颇为兴奋的是,已初步发现聚落外围有壕沟存在的迹象,对壕沟的精细解剖研究,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但贾湖之最,远不止骨笛。
层层叠叠的地层,似一张张书页,记录着贾湖先民们的点滴生活细节,在晨曦的映照下,流淌出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农业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相对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
在张居中看来,这些契刻符号中的太阳纹符号,反映出贾湖先民对太阳的观察、认知与原始崇拜。它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的乐器。可以说,在中华礼乐文明发展史上,贾湖遗址具有源头性的重要地位。尤其在微寒的天气里,一勺香辣酣畅的胡辣汤,佐以麦香浓郁的油饼、油条,足以撑起一场暖胃又暖心的碳水盛宴,直叫人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资料照片)稻花香里的巨人部落贾湖村所在的北舞渡镇,以胡辣汤而远近闻名。彼时,贾湖地区尚处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环境中,水草丰茂、万物竞生,物产资源丰富,是走出洞穴、定居平原的先民们最为理想的桃源居。正所谓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从2015年起,魏兴涛就带领专业团队对贾湖遗址周边地区进行考古调查。
通过对墓葬出土的人骨分析来看,贾湖遗址的男性平均身高达到1.72米,女性平均身高达到1.67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贾湖这个名字,会像殷墟、大运河、龙门石窟一样,出现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
除稻壳印痕和炭化稻米外,贾湖遗址中还出土了诸如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加工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工具,构成了从耕种到收获再到谷物加工的一整套物证链条。接下来,考古工作者用浮选法,在贾湖遗址的部分房基、灰坑填土标本中找到了上千粒炭化稻米。
已是古稀之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居中,曾七次主持贾湖遗址发掘工作。作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其重要性得到国内外考古学界的一致认可。这是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绿松石装饰物。这是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龟甲。上述‘环壕如得到确认,贾湖遗址将成为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环壕聚落之一。许是新发现的契刻符号给了张居中信心,不知怎的,他靠近观察一片龟甲,总觉得隐隐约约有刻痕。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科技考古中心主任王明辉说,在墓葬发掘现场,不时可以看到1.8米、1.9米的个体。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早的驯化猪,也意味着贾湖很可能是东亚地区家猪起源的一个中心。(资料照片图源:河南博物院)从骨笛说起提起贾湖,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作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贾湖骨笛。
同样想为贾湖做点什么的,还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贾湖遗址第九次发掘项目负责人魏兴涛。整个工地瞬间沸腾了,赶紧张罗着晚上加餐庆祝。
距离博物馆几百米外,是用大型木棚覆盖的重点遗迹发掘展示区,中间以一条木栈道贯穿,引导参观者开启一场与9000年前先民的隔空对话,激起血脉深处的文化共鸣。贾湖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制三足鼎形器物,包括罐形鼎、盆形鼎、钵形鼎等,不仅用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还具备了一定的祭祀属性,为中国鼎文化的源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资料照片)考古人的直觉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资料照片)礼乐相和的精神世界现在,不妨尽情发挥想象——这是一场9000年前的祭祀。
于是,那些天上飞的——丹顶鹤、天鹅、环颈雉等,地上跑的——梅花鹿、大象、野兔等,水里游的——鲤鱼、青鱼、扬子鳄等,此外还有栎果、野大豆、菱角、莲藕等,通通成为贾湖先民的珍馐。另一座墓葬中,不少龟甲叠压在一起,等待整体提取。
这是贾湖遗址出土的带刻符的龟甲。我俩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掰土块,掰了一上午,找到十几个稻壳印痕。
龟甲内石子碰撞,发出脆响,仿若神灵的回应。11月4日,贾湖遗址博物馆落成揭牌仪式暨礼乐之源基本陈列开幕式举行。
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猪骨骼,主要为破损带有颌骨的上下齿列等,经动物考古学者从猪的年龄、齿列扭曲程度等方面研究考证,这些猪骨带有明显的人类饲养迹象,表明贾湖先民已经开始驯养家猪。王巍表示,作为文明起源证据的贾湖遗址,其意义不亚于三星堆,应着力将其打造为国际知名的考古发掘研究窗口与中华文明保护展示高地。(资料照片)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龟甲刻划符号。
这是贾湖遗址出土的鼎形器。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贾湖墓葬中,随葬品也开始出现差异,这意味着社会分化已初露端倪。不多时,一个清晰的、与甲骨文中目字极其相似的符号,出现在眼前。
贾湖骨笛的发现,有力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和七声音阶外来说。贾湖遗址迄今共出土骨笛近50支,大多为七孔。